海燕
【藥材名稱】海燕【拼音名稱】haiyan
【別名】五角星、海五星
【科屬】為海燕科動物海燕的全體。
【產地】我國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
【性味】【性味歸經】味咸;性溫。歸腎;胃經
【功能主治】補堅硬;祛風濕;制酸;止痛。主陽痿;風濕腰腿痛;勞傷疼痛;胃痛泛酸
【中成藥】共有 1 種中成藥使用海燕: 龍燕補腎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研末,每次2-3g。
【附方】
1.治陽瘺:海燕、小海馬各等分。共研細粉,每次服一錢五分,每日服二次。 (《山東中草藥手冊》)
2.治風濕腰腿痛: 海燕二個。水煎,日服三次。發汗。(《東北動物藥》)
【采收儲藏】
捕捉后,去掉內臟,洗凈,曬干。
【化學成份】
全體含3-[(羧甲基)氨基]-5羥基-N(2-羥乙基-5-羥甲基-2-甲氧基-2-環已烯-1-亞胺
【原形態】
海燕,一般腕5,也有具腕4-8,輻徑約為7.5cm,間輻徑約為5cm。反口面隆起,骨板有初張和次格板之分,初張板大而呈新月形,其凹面彎向盤的中心。次級板呈圓形或橢圓形,成組成夾在初給板之間。各板生有很多小棘,沒有叉棘。每個側頻板有棘2行。腹側板為不規則多角形,或覆瓦狀排列,每板上有櫛狀排列的棘。口板大而明顯,各具棘2行。篩板大,圓形,一般是1個,少數為2個或3個。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活時反口面為深藍色,盤中央有丹紅斑交錯排列,口面為橘黃色,但有時變異很大。棲息于沿岸淺海的沙底和巖礁底,繁殖季節6-7月。我國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
資源分布:我國分布于遼寧、河北、山東等沿海。
【性狀】
性狀鑒別,體呈扁平鈍五角形,中央稱體盤,體盤隆起面稱反口面,顏色多變,具覆瓦狀排列的骨板,有1個或2-3個篩板,呈粉白色。腹面稱為口面,呈橘黃色,中央有口。體盤的外周有輻狀短腕5條,有時可見4-9條者。各腕中央反口面具棱,邊緣尖銳,口面具步帶溝,溝內列生管足之列,管足上具吸盤。質硬而脆,氣微腥,味微咸。以個大、完整、質堅硬者為佳。
顯微鑒別,粉末白色或粉白色。①橫紋肌纖維眾多,近無色,多碎斷,側面觀直徑約14μm,完整者棱形,腔較大,長約150μm,表面平滑。②篩板碎片散在,大小不等,易見,黃白色,表面具排列規律的縱向小孔數列。③偶見極細的神經組織碎片,黃白色,側面觀直徑0.2μm,多斷裂,有的具分枝。④可見不規則羽狀排列的針晶簇。⑤偶見不規則黃棕色塊狀物。⑥管足細胞碎片,長條形,有裂縫,直徑0.7μm。
【各家論述】
1.《綱目》:陰雨發損痛,煮汁服,取汗即解。亦入滋陰藥。
2.《山東中草藥手冊》:壯陽,祛風濕。
3.《東北動物藥》:滋陰,祛風濕。治腰腿酸痛。
【摘錄】
《中華本草》
海燕圖片

海燕

海燕1

海燕2

海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