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
【藥材名稱】斑鳩【拼音名稱】banjiu
【別名】斑鵻、錦鳩(《范汪方》),斑鷦(《本草衍義》),鵓鳩(《六書故》),祝鳩(《綱目》)。
【科屬】為鳩鴿科動物山斑鳩等的肉。
【產地】分布于全國各地
【性味】【性味歸經】甘、平。歸肺;腎經
【功能主治】補腎;益氣;明目。主外病氣虛;身疲乏力;呃逆;兩目昏暗
【中成藥】共有 4 種中成藥使用斑鳩: 驅白巴布期片 驅蟲斑鳩菊注射液 復方驅蟲斑鳩菊丸 復方卡力孜然酊 復方卡力孜然酊
【采收儲藏】
四季均可捕捉,捕殺后,除去羽毛及內臟,鮮用或焙干。
【原形態】
1、火斑鳩,體長22-26cm,體形較小。頭頂和后頸藍灰色,頭側稍淺,頸基有1道黑色領環;背、肩羽和兩翼覆羽葡萄紅色。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羽端,最外側尾羽的外翈轉為純白色,飛羽暗褐;頦和尾下覆羽白色,下體基余部分羽色與背相同但較淺。雌鳥上體均為土褐色,前頭沾灰,后頸黑領環不顯。腰部渲染藍灰,下體土褐色。頦和喉近白,下腹和尾下覆羽轉為藍灰色。
2、山斑鳩,體長約34cm,翼長19-20cm,體形較大。額和頭頂藍灰色,頭和頸灰褐而稍帶葡萄酒色;頸基左右兩側各具黑羽成塊斑狀,各羽緣先端藍灰色。肩羽羽緣斑為顯著的紅褐色。上背褐色;下背及腰藍灰色。下體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灰白色端部較短;尾下覆羽鳩灰色。嘴暗鉛色,腳和趾紫紅,爪紅黑色。
3、珠頸斑鳩,體長達32cm,翼長15-16cm。額和頭頂前部淡灰色,頭頂余部和后頭為鴿灰色而帶葡萄粉紅色;后頸基處和兩側有寬的黑色頸圈,黑羽先端為白色或黃白色成斑點狀(名珠狀斑)。肩羽羽斑呈棕黃色;上體余部為褐色,上頸、頭側、喉、胸和腹均為葡萄酒色,外側尾羽先端具寬闊的白斑,尾下覆羽暗石板灰色。嘴深角褐色;跗跖和趾紫紅色,爪角褐色。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1、棲于鄰近田間的山林、竹林。常成群活動于田野、村莊附近。營巢于樹枝上及竹林內,每窩產卵2-3只。以作物或雜草種子、植物果實為食。
2、棲于平原和山地林中冬季常成小群活動在田間。營巢于樹枝上,多在較隱蔽的矮林間,巢甚簡陋,每產卵2只。主食作物及雜草種子。
3、棲于農田附近的樹林、竹林及田間,亦常在居民點附近活動。飛行十分迅速。鳴聲響亮。以谷物及雜草種子為主食。巢營于要樹上、竹子上或灌叢間。每窩產卵2只,雌雄鳥參加孵卵。
資源分布:
1、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陜西、青海、西藏等地。
2、分布于全國各地。
3、分布于北至河北,南至廣東,西至陜西、四川、云南廣大地區。
斑鳩圖片

斑鳩

斑鳩原生態

斑鳩原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