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榴花
【藥材名稱】白石榴花【拼音名稱】baishiliuhua
【別名】白石榴花
【科屬】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
【產地】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
【性味】【性味歸經】酸、甘,平。歸肺經
【功能主治】澀腸止血。主久痢;便血;咳血;衄血;吐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鮮品15-30g。外用:適量,研末吹鼻。
【附方】
①治咳血、吐血、便血:白石榴花十五至二十朵,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②治久痢:白石榴花三至五錢。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炮制工藝】
揀凈雜質,生用或炒黑用。
【采收儲藏】5-6月花盛開時采摘,置通風處晾干或曬干。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通常3-5m,稀達10m。枝頂常成尖銳長刺,幼枝具棱角,無毛,老枝近圓柱形。葉對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具短葉柄;葉片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2-9cm,寬約1.5cm,先端短尖、鈍尖或微凹,基部短尖至稍鈍形,上面光亮,側脈稍細密。花白色,生枝頂;萼筒長2-3cm,裂片卵狀三角形,外面近頂端有1黃綠色腺體,邊緣有小乳突;花瓣長1.5-3cm,寬1-2cm,多皺褶,先端圓形;雄蕊多數,花絲無毛,長達13mm;子房下位,多室,花柱長超過雄蕊。漿果近球形,直徑5-12cm,先端有宿存花萼裂片,皮厚。種子多數,具晶瑩,多汁、味酸甜的外種皮。花期5-6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公園和風景區常有栽培。
資源分布: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
【性狀】
性狀鑒別 干燥的花瓣多皺縮,呈共同色或棕黃色。完整者,以溫水浸泡后鋪平觀察,全體呈卵形,頂端鈍圓,基部略窄,邊緣常有破缺。自花瓣基部發出較粗大的主脈,側脈細小,網狀,均呈棕色。質柔軟,薄而微透明。以色澤黃白、氣味微香者為佳。
白石榴花圖片

白石榴葉原植物

白石榴葉原生態

白石榴葉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