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骨風
【藥材名稱】尋骨風【毒】【拼音名稱】Xun Gu Feng
【別名】清骨風、白面風、黃木香
【科屬】本品為馬兜鈴科多年生攀援草本植物綿毛馬兜鈴的根莖。
【產地】分布于山西、陜西、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河南、湖南、貴州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歸肝經(jīng)。
【功效】祛風通絡,止痛。
【中成藥】共有 12 種中成藥使用尋骨風: 少林正骨精 傷濕鎮(zhèn)痛膏 三蛇藥酒 祛風除濕藥酒 神農藥酒 復方拳參片 杜仲壯骨丸 杜仲壯骨膠囊 風濕寧藥酒 益腎蠲痹丸等。
【應用】
1、用于風濕痹痛。尋骨風功能祛風通絡,適用于風濕痹痛、筋脈拘攣,可單味浸酒服或與桑枝、絡石藤配伍應用。
2、用于胃痛,睪丸腫痛,跌打傷痛等證。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陳皮同用;用治睪丸腫痛可與雞蛋同煮,飲湯食蛋;用治跌打傷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內服還可用治癌腫,外用可治外傷出血等。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或浸酒。
【注意事項】陰虛內熱者不宜服。不宜大量或長期服用,腎病患者忌用。
【采收加工】5月開花前采收,連根挖出,除去泥土雜質,洗凈,切段,曬干。置干燥通風處。
【炮制工藝】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或淋潤,切段,干燥。炮制后的藥材貯干燥容器內,置通風干燥處。
【現(xiàn)代研究】
1、化學成分:根莖含有尿囊素、馬兜鈴內酯、綿毛馬兜鈴內酯、β-谷甾醇、馬兜鈴酸A、9-乙氧基馬兜鈴內酰胺和9-乙氧基馬兜鈴內酯;莖葉含馬兜鈴酸A和D、香草酸、馬兜鈴內酰胺、6-甲氧基馬兜鈴內酰胺、棕櫚酮、正三十醇、β-谷甾醇、胡蘿卜甙和硬脂酸。
2、藥理作用:
(1)對大鼠實驗性關節(jié)炎的作用:綿毛馬兜鈴揮發(fā)油及提出的總生物堿對大鼠蛋清性關節(jié)炎有明顯的預防作用,非生物堿部分無效,冷浸劑經(jīng)乙醇沉淀一次所得的制劑對蛋清性及甲醛性關節(jié)炎均有效果,但如沉淀兩次,并經(jīng)高壓滅菌者即失去作用。
(2)抗腫瘤作用:全草的粉末混于飼料中喂食小鼠,對艾氏腹水癌和腹水總細胞數(shù)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艾氏癌皮下型瘤亦有明顯效果。煎劑內服也有效。經(jīng)初步分析,有效成分似能溶解于水和乙醇,不溶于氯仿,受熱不被破壞。
【臨床應用】
1、治風濕關節(jié)痛:尋骨風全草25克,五加根50克,地榆25克。酒水各半,煎濃汁服。(選自《江西民間草藥》)
2、治瘧疾:尋骨風根長約四市寸,剪細,放碗內,加少量水,放飯上蒸出汁,分三次連渣服。每隔四小時服一次。最后一次在瘧發(fā)前二小時服下。(選自《江西民間草藥》)
3、治癰腫:尋骨風50克,車前草50克,蒼耳草10克。水煎服,一日一劑,分二次服。(選自徐州《單方驗方新醫(yī)療法選編》)
【茶療食譜】
尋骨風五加茶
[材料]尋骨風全草15克,五加根30克,地榆15克。
[做法]上藥加黃酒和水各300毫升,煎煮30分鐘,取藥汁置保溫瓶中;再加黃酒和水各300毫升,煎煮30分鐘,取藥汁與第1煎藥汁混勻,代茶飲。分數(shù)次飲完。每日1劑。
[功效]祛風濕,通經(jīng)絡。
[用途]風濕熱相搏,阻遏經(jīng)絡,氣血運行不暢引起的全身多處關節(jié)疼痛,局部可有腫脹、灼熱感,如風濕熱、風濕性及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
[來源]來源于《江西民間草藥》
尋骨風圖片

尋骨風

尋骨風葉

尋骨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