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
【藥材名稱】天南星【拼音名稱】Tian Nan Xing
【別名】鬼蒟蒻、虎膏、蛇芋、野芋頭、蛇木芋、山苞米、蛇包谷、山棒子、一把傘南星、天老星、長蟲苞米、山苞米、虎掌。
【科屬】為天南星科植物天南星、異葉天南星或東北天南星的塊莖。
【產地】天南星主產于河南、河北、四川等地;異葉天南星主產于江蘇、浙江等地;東北天南星主產于遼寧、吉林等地。
【性味】【性味、歸經】苦、辛,溫。有毒。歸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祛風解痙;外用散結消腫。
【中成藥】共有 117 種中成藥使用天南星: 定喘膏 壯骨藥酒 國公酒 祛傷消腫酊 復方南星止痛膏 骨增生鎮痛膏 奇應內消膏 大活絡丸 定風止痛膠囊 活血止痛膏等。
【應用】
1、濕痰,寒痰證。本品性溫而燥,有較強的燥濕化痰之功。治濕痰阻肺,咳喘痰多,胸膈脹悶,常與半夏相須為用,并配枳實、橘紅,如導痰湯(《傳信適用方》);若配黃芩等,可用于熱痰咳嗽,如小黃丸(張潔古《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2、風痰眩暈、中風、癲癇、破傷風。本品歸肝經,走經絡,善祛風痰而止痙厥。治風痰眩暈,配半夏、天麻等;治風痰留滯經絡,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喎斜等,則配半夏,川烏、白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和劑局方》);治破傷風角弓反張,痰涎壅盛,則配白附子、天麻、防風等,如玉真散(《外科正宗》)。治癲癇,可與半夏、全蝎、僵蠶等同用,如五癇丸(《楊氏家藏方》)。
3、癰疽腫痛,蛇蟲咬傷。本品外用能消腫散結止痛。治癰疽腫痛、痰核,可研末醋調敷;治毒蛇咬傷,可配雄黃外敷。
【配伍效用】
1、天南星配伍半夏、天麻:天南星燥濕化痰、祛風止痙;半夏燥濕化痰,與天南星伍用,其燥濕化痰之功更著;天麻息風止痙,與天南星相伍,其祛風之力更強。三藥合用,有祛風止痙、燥濕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療風痰壅盛、閉塞清陽之頭痛眩暈、胸腹滿悶、中風神昏、口眼歪斜、舌強語蹇等癥。
2、天南星配伍防風:天南星苦辛性溫,燥濕化痰、祛風定驚、消腫散結,性善開泄;防風味辛甘性溫,祛風解痙、勝濕止痛。二者合用,防風既能制天南星之毒,又能助天南星解痙,其祛風解痙之功效顯著,用于治療破傷風之頸項強直、角弓反張、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四肢抽搐等癥。
3、天南星配伍黃芩、瓜蔞:天南星燥濕化痰;黃芩清熱瀉火;瓜蔞清肺潤燥寬胸。三藥伍用,有清熱潤肺化痰之功效,用于治療肺熱之咳嗽、咯痰黃稠等。
【用法用量】煎服,3~l0g,多制用。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陰虛燥痰及孕婦忌用。
【鑒別用藥】半夏、天南星藥性辛溫有毒,均為燥濕化痰要藥,善治濕痰、寒痰,炮制后又能治熱痰、風痰。然半夏主入脾、肺,重在治臟腑濕痰,且能止嘔。天南星則走經絡,偏于祛風痰而能解痙止厥,善治風痰證。
【采收加工】秋、冬季采挖,去凈須根,洗凈,撞去外皮,曬干。制用。
【炮制工藝】
1、生天南星: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凈。干燥。
2、制天南星:取凈天南星,按大小分開,分別用清水浸泡。每日換水2~3次。如水面起白沫時,換水后加白礬(天南星每100kg,加白礬2kg),泡1日后。再進行換水,漂至切開口嘗微有麻舌感時取出。另將生姜片、白礬置鍋內加適量水煮沸后,倒入浸漂好的天南星共煮至內無干心時取出。除去姜片,晾至4~6成干,切薄片,干燥。篩去碎屑。天南星每l0Okg,用生姜、白礬各l2.5kg。
3、膽南星:取制南星細粉,加入凈膽汁(或膽膏粉及適量清水)拌勻,蒸60分鐘至透,取出放涼,制成小塊,干燥。或取生南星粉,加入凈膽汁(或膽膏粉及適量清水)拌勻,放溫暖處,發酵7~15天后,再連續蒸或隔水燉9晝夜,每隔2小時攪拌1次,除去腥臭氣,至呈黑色浸膏狀,口嘗無麻味為度,取出,晾干。再蒸軟,趁熱制成小塊,干燥。制南星細粉每100kg,用牛(或豬、羊)膽汁400kg(或膽膏粉40kg)。
【貯藏】
置通風干燥處,防蛀,防霉。生南星系毒品,應遵照《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方法》加工、貯藏、應用。制南星貯于干燥容器內密閉。
膽南星置石灰甕內。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天南星屬植物大多含皂甙,并含有刺激性辛辣物質(此物質和明礬作用失去刺激辛辣性)。從天南星和異葉天南星中檢出蘇氨酸、絲氨酸、牛磺酸、谷氨酸等數十種氨基酸及肽類化合物,另含鈣、磷、鋁、鋅等21種微量元素;3種天南星塊莖含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及其水解產物3,4-二羥基苯甲醛(原兒茶醛)和葡萄糖。
2、藥理作用:
(1)鎮靜和鎮痛作用:天南星煎劑腹腔注射能使兔和大鼠活動減少、安靜、翻正反射遲鈍;并能明顯延長小鼠的戊巴比妥鈉睡眠時間;小鼠熱板法表明有明顯的鎮痛作用。
(2)抗驚厥作用:水浸劑可明顯對抗士的寧、戊四唑及咖啡因引起的驚厥,其抗驚厥強度依次為東北天南星>天南星>異葉天南星。
(3)抗腫瘤作用:鮮天南星水提物體外對Hela細胞有抑制作用,對小鼠肉瘤S180、HCA實體瘤、宮頸癌U14等實驗性腫瘤均有一定抑制作用。
(4)祛痰作用:小鼠酚紅排泌法表明天南星煎劑有祛痰作用。
3、毒副作用:鬼蒟蒻水浸液給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3.5g/kg。天南星醇浸膏給小鼠皮下注射后,可使動物因驚厥而死亡。生南星有毒,誤食中毒可致咽喉燒灼感,口舌麻木,口腔黏膜糜爛,水腫,流涎,語言不清,張口困難,四肢麻木,面色蒼白,脈弱無力,嚴重者可窒息、呼吸衰竭而死亡;皮膚接觸后可致瘙癢、起皰;服食大量天南星可引起智力發育障礙。
中毒救治:
(1)洗胃,導瀉,內服稀釋醋液、蛋清、面糊或果汁等。
(2)對癥處理:口腔糜爛者可用龍膽紫外涂;呼吸困難者可吸氧、并給予呼吸興奮劑,必要時行氣管切開;酌情補液、補充維生素C和10%葡萄糖酸鈣;外用后皮膚搔癢者,可用稀醋洗滌。
(3)中草藥治療:生姜30g,防風60g,甘草15g。水煎服或含漱。
【臨床應用】
1、治療百日咳:膽南星6g,炙麻黃、炙甘草各3g,炙百部15g,硼砂1.5g。水煎服,日1劑。治療小兒百日咳痙期患者180例,服藥3~9劑,痊愈41%,基本治愈46%,顯效8%,無效5%。〔《遼寧中醫雜志》1980;(12):42〕
2、治療腎癌晚期疼痛:生南星20g,冰片、藤黃各3g,麝香0.3g,共研細末,酒醋各半調成糊狀,外敷于腰區腫塊區,干則易之,能使疼痛緩解或消失。〔《江蘇中醫雜志》1986;(10):32〕
3、治療急性乳腺炎:生天南星1g,蔥白1根,共搗爛為“蔥星丸”,用藥棉包裹并浸冷開水后塞入患乳對側鼻孔,每日2次,2日為1療程,治療23例,有效率100%。〔《福建中醫藥》1985;(5):39〕
4、治療腮腺炎:生南星研粉,在食醋中浸泡5天后備用。用時以藥棉蘸取此藥液外涂患處,每日3~4次。治療6例,當天退燒,平均3~4天腫脹漸消而愈。〔《新醫學》1972;(10):49〕
5、治療帶狀皰疹:南星、半邊蓮、白芷各12g,半夏9g,雄黃6g,冰片3g,共研末,以白酒調成稀糊狀,破潰者用茶油調之,外涂患處,每日3~4次。一般1天后癥狀減輕,3天即愈。〔《新中醫》1981;(2):43〕
6、治療肋軟骨炎:生南星、生川烏、生草烏、生半夏各50g,共研細末,分成6~8份,取1份加少許面粉用溫開水調成糊狀,每晚臨睡前外敷患處,次晨揭下。治療80例,痊愈60例,有效16例,無效4例。〔《江西中醫藥》1988;(4):31〕
7、治療足跟痛:生南星、生半夏、生草烏各等份,研末過篩混勻成三生散,將凡士林薄攤于敷料上,再以三生散1.5~1.8g均勻地撒其上,貼敷患處,或撒于黑膏藥上也可。3天換藥1次。治療656例,治愈率75%,總有效率96.9%。〔《新醫學》1987;(4):191〕
8、治療小兒多涎癥:制南星30g、生蒲黃12g,共研細末,府醋(保寧醋)適量調制成餅,包涌泉穴,男左女右,12小時易之。治療132例,痊愈118例,好轉11例,無效3例。〔《四川中醫》1986;4(10):13〕
9、治療麥粒腫:天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細末蜜調,外敷同側太陽穴,治療40例,治愈39例,一般外敷1~4次即可。〔江西中醫藥1985;(1):11〕
天南星圖片

天南星圖

天南星原植物

天南星原植物

天南星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