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区一二三四区202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看|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首頁行業資訊政策法規 企業動態
位置:首頁 > 資訊 > 政策法規

衛健委掛牌成立一年半 出臺328項重磅政策 革新7大領域

來源:動脈網  更新時間:2019/10/18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掛牌成立已有一年半。在過去的一年半里,衛健委都做了什么,在哪些領域推動了改革,衛健委掌舵的大方向是什么?
 
  我們梳理了衛健委成立之后發布的328項政策文件,試圖從中發現衛健委的工作重心。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數據,自掛牌成立以來,國家衛健委共發布了328項政策文件,聚焦在信息化建設、藥物管理、互聯網醫療等7大領域。(注:本文研究樣本來自國家衛健委官網“首頁 > 信息 > 信息公開”一欄,時間段為2018.3.27-2019.10.9)
 
  2018年3月,國務院開啟機構大改革,衛健委和其它24個機構一樣,是國務院改革方案中新組建的一個機構。3月27日,在原國家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大院內,國家衛健委掛牌辦公,人們在新的門牌前搶著合影。
 
  相機除了記錄下人們的微笑,還記錄下了這樣一個時刻:
 
  中國醫改,再度啟航。
 
  使命
 
  2018年,醫療行業發生了大變化。
 
  2月28日,黨的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了《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在醫療領域,新組建成立了國家衛健委和國家醫保局。
 
  國家醫保局的主要職責是醫??刭M、基金監管、信息化建設等,而國家衛健委的職責定位則幾乎涵蓋全行業,是中國醫改的實質舵手。其負責擬訂國民健康政策,協調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織制定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監督管理公共衛生、醫療服務、衛生應急,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擬訂應對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政策措施……
 
  國家醫保局和國家衛健委的組建,承擔著公眾對“醫保、醫療、醫藥”三醫聯動的期待。
 
  本輪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重新定義了政府—社會—市場三者的關系,重新界定了政府的職權邊界,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次積極探索。具體操作原則有兩個:第一個是三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的“堅持一類事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統籌、一件事情原則上由一個部門負責,避免政出多門、責任不明、推諉扯皮”。
 
  第二個原則沒有給出專門的文字表述,但在方案中明確界定的各機構職責中,均沒有賦予部委制定改革方案和主導改革的職責。對于所在行業的改革,若有表述,則為“協調推進”或“統籌推進”。
 
  這意味著,此次機構改革方案致力于改變此前部門自行設計本部門本系統改革方案并領導改革的弊病,而是讓超越部門利益的權威機構設計改革方案,領導推進改革。
 
  3月19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七次全體會議決定,經過投票表決,馬曉偉當選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曾就讀于中國醫科大學,擔任過中國醫科大學副校長、遼寧省衛生廳廳長、衛生部副部長、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履歷可謂不同凡響。
 
  3月27日,國家衛健委正式掛牌辦公,級別為正部級,下設醫政醫管局、體制改革司、基層衛生健康司等23個部門。
 
  當時國家衛健委掛牌的照片一度刷屏,人們似乎已預感到,行業的變局將起。
 
  運籌帷幄
 
  從出臺的政策利害性來看,與國家醫保局在醫保領域的大刀闊斧相比,國家衛健委顯得溫婉許多。
 
  如果說國家醫保局給醫療行業開出的治療方案是動刀手術,那么國家衛健委開出的治療方案是慢病調理。
 
  成立一年半,國家衛健委共發布328條政策文件。這些政策梳理起來,并不都是給行業帶來直接革新性的政策,大部分政策都像是不經意的一處落子,但對于醫改這盤大棋來說,卻又實屬必要。
 
  某種程度上講,國家衛健委更像一個老練的棋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在十年之外。
 
  下面本文將從產業的視角出發,以半年作為一個階段,梳理國家衛健委的關鍵舉措。
 
  第一階段(2018.03-2018.09):建立行業標準、規范、信息化是大方向
 
 
  在掛牌辦公的第二天,衛健委發布了4個有關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如“關于發布《丙型肝炎診斷》等7項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和“關于發布《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等兩項推薦性衛生行業標準的通告”,通告中提到的強制性行業標準和推薦性行業標準都將于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4月初,國家衛健委燒出“頭把火”,直指大型醫用設備的配置管理。一紙《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許可管理目錄(2018年)》的通知引起行業巨震。本文件正式公布了最新的甲類、乙類大型醫用設備管理目錄(2018版目錄),對需經許可配置的甲類、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進行規范。
 
  《目錄》中的甲類管理目錄由12個減至5個,首次配置大型醫療器械納入甲類管理目錄的價格低限由500萬元人民幣調整至3000萬元人民幣以上;乙類管理目錄由5個調整為7個,首次配置的1000-3000萬元人民幣間大型醫療器械納入乙類管理目錄。
 
  9月份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給行業引起了重大影響。文件中涉及到醫院的評級、達標等核心問題,備受各級醫院關注。
 
  在這半年里,國家衛健委共發布152份政策文件,文件主要集中于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在家庭醫生、互聯網醫療、健康護理、電子病歷等領域發布了重磅文件。
 
  第二階段(2018.10-2019.03):醫療資源下沉和智慧服務是重點
 
  2018年10月的最后一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考核指標》, 該計劃根據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分為兩個版本。每個版本中,都對信息化進行了要求。
 
  醫療機構版本中,一級指標包含12個,二級指標39個,合計分數100分。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版本中,一級指標包含6個,二級指標15個,合計分數50分。隨著本政策的出臺,醫改的信息化建設第一次被量化。
 
  進入2019年,國家衛健委仍然不緊不慢的下了一些“閑棋”。新年出臺的幾項政策,有對采血班組的表揚,有征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立項的建議。
 
  今年3月,國家衛健委發布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開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將海南省、重慶市、四川省、云南省、陜西省、甘肅省等20個省市列為試點區域。開展社區醫院建設試點工作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有力抓手,是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重大舉措,是推動構建優質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卓越路徑。
 
  隨后,國家衛健委還為智慧醫院的建設方向定了調。3月1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衛健委按照患者診前、診中、診后各環節應涵蓋的基本服務內容,結合醫院信息化建設和互聯網環境,確定出5個類別共17個評估項目。
 
  在這半年里,國家衛健委共發布116條政策,在藥品管理、診療規范、智慧醫療等領域發布了重磅文件。
 
  第三階段(2019.04-2019.09): “健康中國”藍圖突顯

  7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當天印發的《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和《關于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相關情況。這兩份重磅文件是由國家衛健委牽頭制定的。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于學軍出席發布會并對政策做了解讀,他認為健康中國的實施要圍繞這4個方面:在定位上,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在策略上,從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轉變;在主體上,從依靠衛生健康系統向社會整體聯動轉變;在行動上,努力從宣傳倡導向全民參與、個人行動的轉變。
 
  當月下旬,國家衛健委還發布了“關于印發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的通知“,決定在應用信息系統提供智慧服務的二級及以上醫院開展2019年醫院智慧服務分級評估工作,并對智慧醫院的分級評估標準和評估方法做出了明確的要求。屆時,醫院的“智慧”與否將成為醫院考核的一部分。
 
  9月3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印發全民健康信息化為基層減負工作措施的通知》。文件中透露,對國家衛生健康委原有200余個信息系統進行清理整合,并發布信息系統目錄清單,凡未列入目錄清單內的,基層可拒絕報送數據。對直接以及委托第三方機構要求基層報送的報表,凡未納入衛生健康統計調查制度的,原則上不再要求基層報送,確保報表數量減少30%以上。
 
  在這半年里,國家衛健委共發布59條政策,在社會辦醫、醫聯體建設、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等領域發布了重磅文件。
 
  截止目前,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最新政策,是10月9日發布的《關于印發第一批鼓勵仿制藥品目錄的通知》,該目錄涉及藥品33個,大部分藥品集中在了腫瘤、遺傳性罕見病領域。
 
  革新
 
  這一年半以來,醫療行業發生了大變化。
 
  通過對其過去一年半發布的328份政策文件的梳理,我們發現國家衛健委的政策主要是在國家層面指導未來十余年整個社會的疾病預防和健康促進,2030年的健康中國是它務必抵達的地方。
 
  在立竿見影的短期效果之外,我們從產業的角度,梳理出衛健委政策影響較大的7個領域。從中長期來看,這7個領域都正在或者即將發生很大改變。
 
  1.行業標準與工作規范制定
 
  成熟的標準和工作規范對一個行業至關重要,對事關生命與健康的醫療行業來說更應該如此。
 
  國家衛健委成立以來,發布的政策文件有上百條涉及行業標準與工作規范的制定,從婦幼健康建設服務標準、丙肝診斷標準到食品安全標準,國家衛健委的政策可謂面面俱到。
 
  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等三部門聯合制定《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對處方審核的基本要求、審核依據和流程、審核內容、審核質量管理、培訓等作出規定;9月,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宣布新修訂的《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辦法》已討論通過,并自2018年11月1日起施行。
 
  行業要形成成熟的標準與工作規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一個需要時間去積淀的過程。但是隨著愈來愈多行業標準的出臺,人們有規可循,行業也將會愈來愈規范。
 
  2.家庭醫生
 
  去年4月,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有關家庭醫生簽約的文件,就家庭醫生簽約工作目標和內容作出具體安排。文件中提到,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簽約服務,確定簽約費、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服務需求。
 
  在考核方面,各地要建立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考核評價機制,納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績效考核范圍,定期組織考核,考核結果要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和主要負責人的薪酬掛鉤。
 
  從這里開始,家庭醫生簽約就成為了國家推行分級診療政策落地的關鍵一環,家庭醫生簽約的工作重點也由“量”轉為“質”。
 
  但就目前的現狀來看,這個領域還存在著家醫服務工作量大、履約質量差、醫生積極性不高、監管考核難以及數據相互孤立等問題。
 
  2020年家庭醫生服務消費潛在市場規模約為1700億元,由此可見這個領域的前景。痛點,即意味著商業的可能。
 
  3. 基層醫療
 
  一只水桶能裝多少水,取決于它最短的那塊木板,一個好的服務體系到底好不好,也要看它最短的那塊“木板”。
 
  基層醫療市場是中國醫療的主戰場,人口基數大,醫療需求極其旺盛。同時,基層醫療能力弱,基礎設施差,高質量醫療服務供給缺乏。由于技術、人才、資金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加強基層醫療水平建設一直存在如何切實落地的問題。
 
  2018年8月9日、10日,國家衛健委連發《關于印發醫療聯合體綜合績效考核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做好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關重點工作的通知》兩文,分別從績效考核和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兩方面為醫聯體建設做了詳細部署。
 
  在10月末,國家衛健委印發《全面提升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工作方案(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500家縣醫院(包括部分貧困縣縣醫院)和縣中醫醫院要分別達到“三級醫院”和“三級中醫醫院”服務能力要求的發展目標,力爭使我國90%的縣醫院、縣中醫院分別達到縣醫院、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基本標準要求。
 
  4.醫療信息化建設
 
  數據,向來有信息時代的“原油”之稱。
 
  和國家醫保局一樣,打破數據的壁壘、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也是國家衛健委工作的重點。
 
  建立居民電子健康檔案,是國家衛健委的一個重要舉措。2018年6月,國家衛健委聯合財政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開發布了《關于做好2018年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提到了要切實發揮電子健康檔案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健康管理中的基礎支撐和便民服務作用,根據各地基層信息化和電子健康檔案建設水平以及居民健康服務實際需求,推進電子健康檔案向個人開放,方便群眾查詢自身健康信息,調動群眾參與自我健康管理的積極性。
 
  次月,國家衛健委下再度發布了有關醫療信息化的重磅文件,文件提出到2020年,三級醫院要實現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醫療機構通過省級、地市級等相關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合格的,在相應級別行政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實行互認,實現地市級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患者使用電子健康卡就可在任一醫療機構掛號就診、檢查檢驗、信息查詢等。
 
  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對原有200余個信息系統進行清理整合,并發布信息系統目錄清單,強化數據統一采集和規范管理。
 
  5.互聯網醫療
 
  從2014年的移動醫療元年開始,互聯網醫療一直是行業創新企業最為集中的領域。政策,經常牽涉到該領域企業的命運。
 
  2018年9月,3份重磅文件的出臺,讓這個領域“炸了鍋”。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布了“互聯網+醫療”服務領域的基本規則,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
 
  文件中根據使用的人員和服務方式將“互聯網+醫療服務”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遠程醫療,由醫療機構之間使用本機構注冊的醫務人員,利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遠程會診和遠程診斷;第二類為互聯網診療活動,由醫療機構使用本機構注冊的醫務人員,利用互聯網技術直接為患者提供部分常見病、慢性病復診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第三類為互聯網醫院,包括作為實體醫療機構第二名稱的互聯網醫院,以及依托實體醫療機構獨立設置的互聯網醫院。
 
  3份重磅文件不僅明確了互聯網診療、遠程醫療服務的定義及范圍,還對互聯網醫院及人員的基本要求做出規定,明確了法律責任主體。
 
  這3份文件的出臺,標志著國家衛健委加強了互聯網醫療服務新業態的準入和監管,努力營造出有利于互聯網醫療服務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
 
  6.健康護理
 
  護理工作服務于人的生老病死全過程,在患者疾病急性期、慢性期以及臨終關懷期的各個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18年7月,國家衛健委聯合國家發改委等11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使護理隊伍長足發展和護理服務供給更加合理,還透露了我國護理行業改革發展的目標是到2020年注冊護士總數要超過445萬。
 
  過去護理工作主要是在醫療機構內為患者服務,圍繞貼近患者和貼近臨床的護理是工作的重點。隨著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以后,現在的護理服務重點也在向貼近社會進行轉移。
 
  現在護理逐漸延伸到社區和家庭,為包括老年人、孕產婦、新生兒、母嬰保健在內的全人群提供護理,還為殘疾人提供康復護理,為全人群提供專業照顧、健康管理、心理護理、康復促進、安寧療護等服務。
 
  今年9月,國家衛健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中國成立70周年來我國護理事業發展情況。到2018年底,注冊護士總數超過了400萬,占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將近50%,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護士占比近70%,而以往護士隊伍以中專為主。
 
  7.藥品管理
 
  藥價調控、藥品管理,是深化醫改的重要目標,也是一件關切民生福利的大事。
 
  2018年4月,國家衛健委在中日友好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對于“互聯網+醫療健康”的切入點、藥價管理等熱議話題,國家衛健委首次給出了官方答案。
 
  在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明確表示支持探索醫療機構處方與藥品零售信息共享,探索放開院外處方和第三方配送,打通在線問診、處方、藥品配送到家全流程。這些動作表明,市場探索已久的互聯網醫院在線處方、藥品配送將迎來正式放開。
 
  去年11月,國家衛健委下發了《關于做好17種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配備使用工作的通知》,醫院不得以醫療費用總控、醫保費用總控、“藥占比”和藥品品種數量限制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的供應保障與合理用藥需求。
 
  在今年4月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回顧了過去一年在這方面的工作:開展抗癌藥醫保準入專項談判,新增17種抗癌藥進入醫保目錄,價格平均降幅為56.7%;開展抗癌藥省級專項采購,共有1714個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0%。
 
  結語
 
  改革開放近四十年,大部分行業早已斗轉星移、脫胎換骨,而醫療健康行業是觀念和體制始終未有大的變化的少數行業之一。
 
  衛健委背負著國家深化醫改的使命。在過去成立以來的一年半里,國家衛健委沒有舉棋不定,也沒有倉促落子,完成了一個不錯的開局。
 
  但隨著醫改進入深水區,霧里看花,健康中國離我們若遠若近。
 
  距2030年,還有十年。
 
  十年之期,不長不短。
 
  十年之后,我們將站立在一個怎樣的中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河县| 资溪县| 建水县| 大方县| 泽库县| 镇坪县| 杭锦旗| 贵阳市| 长丰县| 普洱| 大化| 高州市| 沧州市| 英吉沙县| 宣恩县| 泰兴市| 德昌县| 融水| 汝南县| 大厂| 郯城县| 鸡东县| 襄樊市| 琼结县| 庆安县| 霍林郭勒市| 中阳县| 红原县| 衡山县| 印江| 莫力| 佛学| 睢宁县| 门头沟区| 久治县| 铁岭市| 黄冈市| 临桂县| 洞头县| 长白| 青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