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胃腸間質瘤患者來說,最關心的問題無疑是胃腸間質瘤能活多久,其實這要分情況看待。在早期,生存期往往取決于手術切除程度;晚期胃腸間質瘤由于無法手術根治,需使用靶向治療。靶向藥物時代,不少胃腸間質瘤患者可以生存10年甚至更久。在所有實體瘤中,即使胃腸間質瘤發生了肝轉移和腹盆轉移,晚期患者也有機會獲得治愈。
瑞派替尼作為全球唯一獲批用于晚期胃腸間質瘤四線治療的靶向藥,2023年被納入新醫保報銷目錄,最大限度地為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減輕經濟負擔,助力晚期患者延長生存期。
晚期胃腸間質瘤能活多久?靶向治療是關鍵
在胃腸間質瘤領域,手術聯合靶向藥物是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對于中低危患者,可以考慮先做手術,再根據病理分型決定是否需要服用靶向藥物;而對于高危類型、腫瘤比較大或者比較難切除的患者,可以考慮先用靶向藥物將腫瘤縮小到一定程度,再進行手術,隨后根據病情繼續使用靶向藥物治療。
得了胃腸間質瘤能活多久還跟靶向藥物耐藥后及時調整用藥有關。臨床數據顯示,晚期胃腸間質瘤患者通過標準一線靶向治療(伊馬替尼)控制病情,一般只能維持2~3年左右,后續還是會出現耐藥。一線藥物耐藥后,換用二線藥物,若再耐藥則繼續向后推進。四線靶向藥物瑞派替尼打破了一二三線藥物的耐藥困境,但高昂的藥費一直是阻礙治療的“攔路虎”。
瑞派替尼納入新醫保報銷目錄,每月自付費用可省3萬元
今年3月1日起,新版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正式落地執行,包括多種消化道腫瘤藥物,其中就有針對晚期胃腸間質瘤的瑞派替尼。納入醫保后,瑞派替尼的價格降幅約60%,同時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按一定比例進行醫保報銷,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治療負擔。
以天津為例。70歲的患者周女士2016年被確診為小腸間質瘤,手術后先后服用了傳統靶向藥伊馬替尼、舒尼替尼、瑞戈非尼,但由于相繼耐藥而不得不停藥,且復發過兩次。2022年11月起,周女士開始服用新型靶向藥瑞派替尼,目前病情穩定。她表示,“在瑞派替尼進醫保之前,一個月4萬元左右的治療費用,對于我們這樣的普通家庭并非易事。納入醫保后,目前每月自付僅需約3700元,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心理壓力和家庭經濟負擔都大大減輕,讓我更有信心面對今后的治療。”
靶向治療+醫保加持,助力晚期患者延長生存期
藥物的更新迭代加上醫保政策加持,讓不少胃腸間質瘤患者可以通過規范治療得以長期生存。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胃部腫瘤科主任醫師梁寒介紹,“胃腸間質瘤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確診、手術到靶向藥物治療、耐藥、換藥,部分晚期患者會經歷多次復發、多次治療。過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后線藥物,患者在治療上存在未被滿足的需求,如今在靶向藥物時代,接受規范治療的胃腸間質瘤患者生存期顯著延長,胃腸間質瘤有望逐步進入慢性病范疇。”
總之,對于胃腸間質瘤而言,正確及時的診斷,全程采用規范的治療、規律復查,才能有效推遲耐藥的發生,真正延長患者的生存。瑞派替尼被納入醫保目錄,將會使更多的患者能夠及時用上救命藥,助力晚期患者延長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