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由于器官發育不完善,易受藥物侵害。現在家庭自購藥品服用的現象逐漸增多,許多家庭都有儲備常用藥的“小藥箱”。但由于對兒童的病情判斷、服藥方式、喝水、姿勢、忌口等方面不規范,所以在兒童用藥方面還存在很多誤區。例如,生活中,很多孩子嫌膠囊劑不易吞服,家長就把膠囊打開,將其中的藥粉倒出來沖水服用,殊不知這樣對孩子的身體是有危害的。
兒童安全用藥五大忌!你都知道嗎?
1.忌濫用維生素、微量元素
“現在市面上會有很多兒童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藥品或者保健品,很多家長會讓孩子成年累月的服用,其實這是不科學的。不要以為孩子吃了維生素有益無害。其實吃多了并不好,同樣會對身體造成損害。”微量元素一般情況下也不用另外補充,除非有缺乏某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臨床表現并經醫生確認需要補充的。
2.忌濫用抗生素
很多人把抗生素叫做“消炎藥”,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抗生素只有在細菌感染時才有作用,而多數兒童常見的疾病如普通感冒、秋季腹瀉、幼兒急疹等都是病毒性感染,這時用抗生素是無效的。所以不要一生病就使用抗生素,要經醫生確認確實有必要用時才可以服用。
3.忌濫用激素和解熱止痛藥
兒童發熱的原因很復雜,也許是普通感冒、扁桃體發炎,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在沒有查出病因前,濫用激素或解熱止痛藥,會掩蓋病情,妨礙正確診斷。
4.忌隨意輸液
我們一直在強調不要一生病就去醫院輸液,是因為我們有更安全便捷的給藥途徑可以選擇;當然,從另一個方面講,如果你的孩子病情非常嚴重,精神食欲很差,飲水困難、有脫水的表現,或者出現你無法正確判斷嚴重性的一些癥狀,那就不要猶豫趕緊去正規醫院治療,以免延誤病情。
5.忌隨意給孩子吃補藥
如蜂王漿、人參、丙種球蛋白等,容易導致性早熟或過敏的情況。
如何減少藥物對孩子的傷害?你還需了解這些
1.注意藥物儲存條件
家長從醫院取回藥品以后要注意藥物的儲存條件,是常溫、陰涼或是冷藏等;給孩子服藥以前,需要確認藥品的有效期并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確定藥品的包裝是否完整,顏色、氣味是否有異常等。
2.別隨便給其他孩子推薦藥品
藥品是專業性非常強的產品,不要隨便給別的孩子推薦藥品,也不要隨意聽從別人的建議而給孩子服用藥品。有些人看別人家孩子吃什么藥管用,就拿來給自家孩子吃,這樣做是不安全的。
3.對孩子病情做初步評估
作為家長,在孩子生病時要有一個正確的觀念,要對孩子病情的嚴重性有一個初步的評估,不要一感冒就想著輸液、吃消炎藥。
對于普通感冒,我們經常開玩笑說:“吃藥七天好,不吃藥一周好”。意思就是說吃不吃藥都一樣,主要就是對癥處理,比如降溫、緩解鼻塞、頭痛、稀釋痰液等等。
4.給孩子做藥物代謝相關基因檢測
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為12.9%,為成人的2倍,新生兒用藥不良反應率高達24.4%,為成人的4倍。“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跟多種因素有關。另一方面,不良反應的發生跟個體基因也密切相關。”
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一般包括藥物代謝基因檢測,如CYP2C9、CYP2C19、CYP2D6等與藥物代謝緊密相關的“P450家族酶”基因,了解孩子對于三大類常用藥物的代謝類型,避免孩子因用藥不當而產生嚴重不良反應。
5.別讓孩子長期服用保健品
現在市面上會有很多兒童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藥品或者保健品,很多家長會讓孩子成年累月的服用,其實這是不科學的。“不要以為孩子吃了維生素有益無害。其實吃多了并不好,同樣會對身體造成損害。”
微量元素一般情況下也不用另外補充,除非有缺乏某種維生素或微量元素的臨床表現并經醫生確認需要補充的。嬰幼兒服用維生素A,如一次劑量超過30萬國際單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長期服用5萬~10萬國際單位,6個月左右可發生慢性中毒。除維生素A以外,維生素D過量會造成多臟器點狀鈣化和多尿;維生素E過量會導致出血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