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藥品的功能是由藥物本身性質所決定的,每種藥物的內在成分與其他物質一樣,時刻在不斷運動和變化,這就構成了它在貯藏期間引起變化的內在因素,加上自然條件的影響,而這些相互影響又互為關聯的變化,要求人們還需要了解自然條件變化的規律。
藥品存放須注意:
1、空 氣
藥物在貯藏過程中,總要與空氣接觸,其中空氣中的氧和臭氧對藥物的變異起著重要作用。臭氧的含量雖然微少,但作為一種強氧化劑,可以加速藥物中有機物質,特別是脂肪油的變質。同時,氧氣可使許多藥品成分氧化、酸敗、分解,使藥物出現變質現象,如維生素C、A、D和腎上腺素、苯酚等氧化變質,從而使它們的主要成分含量下降、療效減弱或無效。因此,藥物一般都不宜久貯,貯存時應包裝密閉存放,避免與空氣接觸。
2、溫 度
藥物在貯存過程中,外界氣溫的改變,對藥物變質速度也有很大的影響。一般來說,藥物的成分在常溫(15~20℃)條件下是比較穩定的,但隨著溫度的升高,藥物的物理、化學和生物變化均加速,促使藥物迅速變質。如含油脂多的飲片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脂分解引起泛油;某些針劑如胰島素需要低溫保存,在較高溫度環境下會發生變質。但是溫度過低,對某些含水量較多的藥物,也會發生有害的影響。如一般止咳糖漿、抗過敏糖漿、解熱鎮痛藥等,在開瓶后,不需放在冰箱內,只要在室溫下保存即可。因為大部分液體制劑在過低的溫度下,可能會降低成分的溶解度,以致糖漿中糖分析出結晶,導致藥物濃度改變從而影響藥效。
3、濕 度
濕度是影響藥物質量的一個極重要因素。它不僅可引起藥物的含水量、化學成分、外形或體態發生改變,而且能導致微生物的繁殖及害蟲的生長。如果藥物貯存不當,包裝不好,吸收了空氣中的水分,含水量即會增高。對于含淀粉、黏液質、糖類等成分怕潮易霉的藥物,受潮后就容易發生霉變;對于含鹽類礦物藥,在潮濕空氣影響下易潮解、溶化;對于一些粉末、顆粒狀的藥品更易吸潮而軟化、結塊、潮解。如阿司匹林在干燥情況下較穩定,當它受潮后會漸漸分解,不僅有刺鼻的臭味,而且對胃有較大的刺激性;避孕藥片受潮變質后,就會失去避孕的效果。
4、光線
日光是使藥物變色、氣味散失、揮發、風化、泛油的又一因素。在日光的直接或間接照射下,很多藥品會發生顏色變化而降低療效,特別是那些對光敏感的藥物,如硝普鈉、尼莫通等。光線中的紫外線對藥品也會起不良作用,如維生素D2經紫外線照射后會生成有毒的物質。此外,中藥中的玫瑰花、月季花、紅花、蜜炙款冬花等花類藥,常經日光照射,不僅色澤漸漸變暗,而且變脆,引起散瓣;又如當歸、川芎、薄荷等含芳香揮發性成分的藥,常經日光照射,不僅使藥物變色,而且使揮發油散失,降低藥效。
5、霉菌與蟲害
霉菌與蟲害對中藥的影響更大,尤以含營養物質的飲片,如淡豆豉、瓜蔞、肉蓯蓉等,極容易感染霉菌而發霉、腐爛變質。一般而論,溫度在18~35℃,藥材含水量達13%以上及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0%以上時最適宜害蟲的繁殖生長。一般藥物炮制品均有一定的含水量,若炮制品的含水量增加到13%以上,尤其是含蛋白質、淀粉、油脂、糖類的炮制品最易受蟲蛀蝕心,如蘄蛇、澤瀉、黨參、芡實、蓮子等。所以炮制品一定要充分干燥后密封保管。
看完這些藥品存放事項,人們在居家儲存、使用藥物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藥品說明或醫生囑咐行事,盡量避免藥物療效改變、毒副作用增強;日常生活中應定期清理藥箱、更換藥品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