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維B12片
葉酸維B12片使用說明書
- 【藥品名稱】
通用名稱:葉酸維B12片
漢語拼音:Yesuan Wei B12 Pian - 【成份】葉酸5g、維生素B12、3.75mg。
- 【性狀】本品為紅色片。
- 【適應癥】
主要用于孕婦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嬰兒營養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及由于營養不良或吸收障礙(如口腔性腹瀉或脂肪瀉等)所致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片,一日3次;或遵醫囑。
- 【不良反應】偶見過敏反應。有些患者長期服用本品后可出現厭食、惡心、腹脹等胃腸道癥狀。大量服用本品時,可引起黃色尿。可引起低鉀血癥及高尿酸血癥。
- 【注意事項】1.葉酸口服可以迅速改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但不能阻止有維生素B12缺乏所致的神經損害的進展,例如惡性貧血伴發的脊髓亞急性聯合變性。如果大劑量持續服用葉酸,可進一步降低血清維生素B12的含量,反可使神經損害向不可逆轉方面發展。因此,在明確排除維生素B12缺乏所致惡性貧血前,不宜貿然使用本品治療。2.抗生素類藥物影響微生物法測定血清或紅細胞中葉酸濃度,常出現濃度偏低的假象,用藥前應加注意。
- 【孕婦及哺乳期婦女用藥】妊娠初期過量使用有致畸的可能。
- 【藥物相互作用】1.與維生素C同服,維生素C可能抑制葉酸在胃腸道中的吸收。2.與苯妥因鈉同用,可降低苯妥因鈉的抗癲癇作用。3.甲氨蝶呤、乙氨嘧啶等對二氫葉酸還原酶有較強的親和力,阻止葉酸轉化為四氫葉酸,終止葉酸的治療作用,反之在甲氨蝶呤治療腫瘤、白血病時,如使用大劑量葉酸,也會影響甲氨蝶呤的療效。
- 【藥理毒理】葉酸為B族維生素。葉酸經二氫葉酸還原酶及維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氫葉酸(THFA),后者與多種一碳單位(包括CH3、CH2、CHO等)結合成四氫葉酸類輔酶,傳遞一碳單位,參與體內很多重要反應及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THFA在絲氨酸轉羥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四氫葉酸,能促使尿嘧啶核苷酸(dUMP)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后者可參與細胞的DNA合成,促進細胞的分裂與成熟。在DNA合成過程中,脫氧尿苷酸轉變為脫氧胸苷酸,其間所需的甲基由亞甲基四氫葉酸提供。葉酸缺乏時,DNA合成減慢,但RNA合成不受影響,結果在骨髓中生成細胞體積較大而細胞核發育較幼稚的血細胞,尤以紅細胞最為明顯,及時補充可有治療效應。維生素B12參與體內甲基轉換及葉酸代謝,促進5-甲基四氫葉酸轉變為四氫葉酸。缺乏時,導致DNA合成障礙,影響紅細胞的成熟。本品還促使甲基丙二酸轉變為琥珀酸,參與三羧酸循環。此作用關系到神經髓鞘脂類的合成及維持有髓神經纖維功能完整,維生素B12缺乏癥的神經損害可能與此有關。
- 【藥代動力學】葉酸口服后主要以還原型式在空腸近端吸收,5~20分鐘即出現于血中,一小時后達高峰,其t1/2約為0.7小時。貧血患者吸收速度較正常人快。葉酸由門靜脈進入肝臟,以N5-甲基四氫葉酸的形式儲存于肝臟中和分布到其他組織器官,在肝臟中儲存量約為全身總量的1/3~1/2。治療量的葉酸約90%自尿中排泄。口服維生素B12在胃中黏膜壁細胞分泌的內因子形成維生素B12-內因子復合物。當該復合物進入至回腸末端時與回腸黏膜細胞的微絨毛上的受體相結合,通過胞飲作用進入腸黏膜細胞,再吸收入血液。口服后8~12小時血藥濃度達到高峰。維生素B12吸收入血液后即與轉鈷胺相結合,轉入組織中。轉鈷胺有三種,其中轉鈷胺Ⅱ是維生素B12轉運的主要形式,占血漿中維生素B12總含量的2/3。肝臟是維生素B12的主要貯存部位。人體內維生素B12貯存總量為3~5mg,其中1~3mg貯于肝臟。口服維生素B12 24小時后肝中維生素B12的濃度達到高峰。5~6日后,約60%~70%仍集中在肝臟。主要經腎排出,除機體需求量外,幾乎皆以原形隨尿液排出。
- 【貯藏】遮光,密閉保存。
- 【有效期】暫定24個月
如有問題可與生產企業聯系
葉酸維B12片批準文號及生產廠家
葉酸維B12片同類別藥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城市|
阿瓦提县|
平利县|
榆中县|
成都市|
汶川县|
黔西|
和林格尔县|
曲水县|
闸北区|
阳谷县|
达孜县|
新田县|
拉孜县|
界首市|
磐安县|
常山县|
泸州市|
庄河市|
新乡县|
秦安县|
甘谷县|
北票市|
日照市|
卢龙县|
保山市|
涞水县|
宁武县|
昌平区|
子长县|
淳化县|
清远市|
旬邑县|
饶阳县|
湖州市|
娄烦县|
镇平县|
磐石市|
如东县|
泸州市|
西城区|